《文本摘錄》
(一)團體協商(工會與資方協商工資、工時、僱傭條件策略)
- 1. 團體協商-
勞動關係法表示雇主需要有協商”誠意及意願”與工會組織團體協商;工會組織(受僱者唯一談判代表)藉由團體協商爭取勞動條件,而非直接採取行動去解決爭議。
l 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反對團體協商原因
-團體協商為保守策略,有礙於工人團結。
-阻止工人用直接行動來抗議雇主。
-團體協商無法律支持,工會團體需靠自己的力量。
2.爭取團體協約策略-
近年來工會衰弱,供過於求的勞動力市場、司法制度利於僱主、工業機械
化及減少存貨避免及工人罷工導至影響。工會團體意識到,現今進行
團體協商也需發起運動進行,運用各種策略,藉由工會會員獻身參與,
促使談判成功。
l 談判策略與力量
-團結與組織性
-多元的資訊管道與資料
-協商委員會組織
-動員會員參加行動(配戴工會徽章、消費者抵制運動..)
l 談判桌上
-勞資雙方談判程序確立
-評估狀況與計劃協商內容(談判中有爭議要提出內部私下會議)
-確立是否有比達成協約更好的方案(確認原則與底線)
-對付僵局
l 團體協約
-工會權利之保護、工資和勞動強度談判、員工個人權利保護、
協約管理
-不罷工條款及管理權利
-申述程序、年資條款
-申述仲裁(決定雇主是否違法)
3.政治與團體協商
組成工人政治團體,直接對抗現有經濟制度,建立一個平等而沒有僱傭
工資制度的社會。
二、工會與政治-從基層、全國、全球政治
1.資本主義運作模式-
資本主義運作模式中,僱主為獲取更大的利潤,藉由節省勞動力,將工作簡化、用機器替代勞工、將資本向全球外移,促使「產業後備軍」生成,藉由這些待雇的工人運用較少的工資,增加勞動力,故勞動條件非通過團體協商解決需由整個社會角度出發。
- 2. 雇主與政治合作-
在資本主義中,政府雖形式上獨立於經濟,但政客需要錢才能當選,政府需要錢才能發揮其作用,擁有財富和最多收入的人,通過資助政客的選舉工程、繳稅、購買政府發行的債券,來控制政府,政府會按照雇主意願行事,故促使勞工政治組織和政黨成立,對抗雇主,。
三、種族、性別、族群及性取向
雇主為了自己的利益,會將工人之間非我族類(分化),以防止工人團結一致反抗雇主,如:性別差異、宗教、種族、族群、性取向皆為使工人分化的特徵
- 1. 女性工作的特殊性
l 就業上性別隔離
女性集中在特地行業(無酬、家務勞動),工會較多由男性主導
l 女性為二等公民
工資低,促使爭取男女同工同酬
l 女性要承擔養育孩子和維繫家庭的首要責任
- 2. 運用團體協商爭取正義
l 反歧視法-無歧視條款保障
l 女性利益條款
育嬰假、幼兒中心、彈性工時、性騷擾、職業健康與安全
四、移工
雇主與全球各地政府盟友,已成功打造全球化經濟體,商品和勞工持續流動
,商品追求利潤,勞工追求就業機會,全球勞動大軍跨國移動;移民多半是窮
人,被迫離鄉被井的原因為該國政治動盪而被迫離國(多半為美國外交政策資
助和教唆下產生),與去管制的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迫使無法再以務農維生,
移民提供美國可剝削的廉價勞動力,故組織國際工會非常重要。
五、結論
1.工會是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現象
2.工會在許多方面對工人有利
3.美國工會的業務是根據全國勞動關係法。
4.美國工人由許多不同的工會組織起(全國性、國際工會)
5.工會基本功能為團體協商
6.工會本身可以為會員做很多事情,許多方面還是得從政治方面解決
7.美國工人運動證明可以克服工人皆級內部分(性別、種族)